结婚纪念日,他亲自把护师妻子送上了去往湖北襄阳的飞机
发布时间:2020-02-25 来源:红辽烟草
以集结号为令,一批批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赶赴疫情最严重的湖北,源源不断持续增援,在荆楚大地为患者点亮一盏盏希望的灯,谱写着一曲以生命赴使命的壮丽战歌……(引自:新华网《点亮希望 驱魔救人——全国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的故事》)
这几天,红塔辽宁公司沈阳卷烟厂制丝车间员工王锴明有些坐立难安,时刻捧着手机,刷新关于疫情的报道,每两分钟就要看一看微信,生怕错过一条消息。4岁的女儿懵懵懂懂,似乎并不能体会父亲内心的焦灼。
不久前,他亲自把妻子送上了去往湖北襄阳的飞机,那天是2月14日,是西方的情人节,同时,也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。
王锴明的妻子孙丽丽,是辽宁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管护师,下夜班回家的路上,收到了医院的通知,三个小时后到单位集合,出发前往湖北。
其实,当时孙丽丽与丈夫也曾有过一番思想斗争。
“能不能不去?新闻上天天都播,这次病毒太凶险了,而且我们孩子还小,还有,今天是我们的纪念日呀。”王锴明试探地问。
妻子沉默了一下,问道:“那我问你,如果你是我,你去不去?”
“当然要去!我是党员,当初宣过誓的,现在国家需要我,不管从党员还是一个公民的角度,肯定义不容辞……”王锴明毫不犹豫地回答,说到最后,他的语气弱了下来。是啊,这对感情默契心意相通的伴侣,你明白我的担心忧虑,我也懂得你的责任担当,于情、于理的挣扎,最终敌不过这一份职责所在,责无旁贷。
只有三个小时的时间准备,来不及做过多的告别,王锴明抓紧为妻子收拾出征的行囊,衣物要多带几套,还有纸尿裤,新闻上说了,忙起来没时间上厕所的……
登机前,看着特意剪掉长发的妻子,王锴明有些哽咽:“好好照顾自己,做好防护,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更多的人。别害怕,家里一切有我,你放心地去‘前线’,我在后方替你保驾护航!”
王锴明的女儿荞荞乖巧可爱,正是依恋母亲的年纪,看见爸爸一个人回到家,她扬起小脸,问道:“爸爸,妈妈出门去干什么了呀?”“在湖北,有很多叫做病毒的小怪兽,妈妈去打怪兽了。”“那她什么时候回来?”“把病毒都打赢了,妈妈就回来了。”
昨天晚上,电视里在播放抗击疫情的画面,女儿突然奶声奶气冒出来一句:“妈妈放心,荞荞在家一定听爸爸的话,好好学习,妈妈要注意安全,中国加油,武汉加油。”
这是夫妻二人为孩子上的最生动的一堂教育课,等她长大了,一定会为父母感到自豪,她会明白,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,只是有这些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平凡人,在危难关头往前跨了一步。
到达襄阳后,莉莉一头扎进“战疫”第一线,上岗前培训、熟悉工作环境、调试设备、理顺流程、照顾病患……企业得知王锴明家中的特殊情况,特许他在家照顾孩子,不必复工。但是他放心不下,作为维修组的党小组长,他每天在微信群里提醒大家开工后的防护事项,密切关注身体变化,做好体温测量等,事无巨细。
疫情严峻,夫妻俩平时并没有过多时间聊天,但每天都会互相报一句平安,隔着手机屏幕表达爱意与思念,提起妻子,王锴明的语气中满是骄傲:“说实话,以前总觉得她干这也不行,干那个也差的,但是这次,我真是打心底佩服她的勇气。”他还心心念念着他们的结婚纪念日,“这次的纪念日没过上,等她回来,我一定补上。春天到了,离胜利的日子就不远了,等疫情结束,有机会她还要带我去武汉看看、去襄阳看看呢。她抗疫于前线,我坚守好后方。能为国家战胜疫情做出一点点贡献,就是我这辈子最自豪的事。”
健康平安,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,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。但是,“逆行”的身影并不孤独,医护人员、科研人员、各行各业群策群力,无数在战场奋战的忙碌身影,汇聚成强大的中国力量,我们期盼春天,期盼此去平安,凯旋归来。 (红辽公司沈阳卷烟厂 李文秀)